Economics-倖存者偏差

簡介:現代社會中,因為資本社會加劇窮人與富人之間擁有資本數量的不平等,其中資本指得是一個個體所擁有的金錢、時間、人脈等,造成許多身於社會底層的人為了消弭其中的差距,聽信所謂成功者的「金玉良言」,甚至是購買其所出版的傳記、語錄等。然而,即使大部分的人以嚴格的方法照著執行這些成功者曾做的任何事情,卻仍是苦吞敗果,其中往往是忽略了許多需要被考慮的因素,而間接地導致他們失敗,而這些被忽視的因素即為倖存者偏差。




典故:西元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發現倖存的轟炸機中,機翼中彈的數量很多,而機身中彈的卻很少。因此美軍認為應加固飛機的機翼。其實不然,就是因為機翼中彈多還能飛回來,所以機翼中彈並沒有影響飛機返航;而引擎中彈的少則說明了子彈打中引擎對飛機的影響更大,導致飛機不能返航。而事後美軍選擇對引擎加固的策略也被證實是正確的。



▲示意圖,可見引擎的平均中彈數明顯較低。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的是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會讓人大大高估了成功的機率,我們所看到的都是被過濾後的案例,它反映的並不是真實世界。更生活化地舉例,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甲骨文創辦人Larry Ellison、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等成功者都沒有在年輕的時候讀大學,故可推得他們都具有「沒有讀大學就能創業成功」的特質,但是不代表我們一般人只要效仿他們「不讀大學」就一定會創業成功;另一例,家裡祖傳百年的菜刀即使經過歲月的摧殘,仍是一如往常的鋒利,似乎只要是祖傳的物品都是非常給力的,反之我們現在從市面上購買的東西十之八九都是劣質品,實則不然,因為祖傳的劣質品早就已經被先人丟掉,或者是已經被用壞報銷了,很難傳到我們這代手中。

能夠讓導致一個人成功的絕對不是出自於某項特質,有一說是「早睡早起的人通常精神較晚睡晚起的人更好,做事情也更有效率,相較起來比較容易完成目標」,而古時更有孫敬懸梁,「嘗閉戶讀書,不堪其睡,乃以繩繫頭髻懸於樑上」而成當世大儒的典故。綜觀歷史,選擇不同道路的人皆有可能成功,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不外乎是在於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及環境因素不同,進而各自選擇了不同種方式來追求自己的目標。

不意外地說,人們常在生活中推崇自己所信仰的價值觀(此處的價值觀不見得是我們平常定義的價值觀,也有可能是我們自身長久以來相信的一件事物),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但在跟他人說明自身的價值觀時,我們的思考過程是很容易出現誤差的,因此我們應權衡自身的需求及目標是否與對方的一致,並適時地注意到倖存者偏差的存在,才能夠理性地分析自身所奉行的價值觀的優劣,進而讓對方欣然接受自身所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